遺傳、飲食、藥物、幽門螺桿菌等都是胃病的致病因素,特別是在飲食習慣普遍不太健康的今天,患上胃病的人也越來越多。胃病在治療的同時需要注重日常護理,如果稍有不慎,很有可能會遷延成為胃癌。
不是所有的腹痛都是胃病
腹痛是胃病的典型癥狀,但不是所有的腹痛都是胃病發作,我們要通過疼痛的位置來加以辨別。胃處于上腹部,如果是肚子的左側偏中上區經常出現疼痛,則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胃病。
胃病一般為胃炎或胃潰瘍,兩者的疼痛也各有特點。
胃炎的疼痛沒有規律,疼痛程度較輕,在進食后脹痛會較為明顯,往往伴隨著打嗝、惡心等癥狀;
胃潰瘍的腹痛具有周期性變化,疼痛感較強,發作可持續數日到數月不等,過一段時間后會再次發作,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
腹痛雖然是胃病的主要癥狀,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會有這一表現,還有少數患者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嘔吐等不適,需要到醫院進行內窺鏡檢查以確診。
有這四個征兆,就是胃病在向胃癌發展
一、疼痛性質的改變
無論是胃炎還是胃潰瘍,發病時的腹痛都有其特點。以胃潰瘍為例,正常來說在飯后一小時左右會出現痛感,一旦這種疼痛變得持續性且毫無規律,就應該要警惕癌變的發生。
二、體重驟降
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減弱,容易出現食欲減退、腹瀉、乏力等癥狀,這屬于正常現象。但如果在短期內身體發生急劇惡變,機體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出現吸收障礙,體重快速下降,有明顯的消瘦,并且吃藥也完全無法緩解病情,就可能是癌變的信號。
三、上腹出現腫塊
患者可以留意腹部情況,如果能在心窩摸到質地堅硬、擠壓疼痛的包塊,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否則隨著包塊的增大,會累及背部、胸部甚至是胸骨后,導致不適感加劇。
四、大便發黑
某些食物、藥物或者是便秘都可引起大便顏色的改變,這些都是有跡可循的,如果是無法解釋的黑便,表明胃潰瘍正在發生癌變,需要到醫院做檢查進一步確診。
癌癥固然可怕,但并不是毫無對策的,面對癌癥,預防遠比治療更有力度。想要阻止胃癌的發生,大家平時可以多吃大蒜、洋蔥、番茄、椰菜花等食物,既能清除自由基,又能阻斷致癌物亞硝酸銨的合成。
胃病和胃癌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1、 從誘因上來看,“老胃病”是在有明確誘因的情況下發作的。如飲食不節、喝酒、刺激性食物、心情不佳、天氣寒冷等。而胃癌的早期癥狀一般沒有明顯的誘因,是癌癥進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現。
2、 從治療上來看,一般的“老胃病”經過對癥治療,癥狀會明顯減輕或者消失。而胃癌的早期癥狀經過消炎等常規治療后效果不佳甚至沒有任何效果。
3、 從進展速度上來看,“老胃病”的進展速度很慢,其發作也是頻繁的,但跟個人的飲食有關,一般發作時持續時間不會很長,注意調節后很快好轉。胃癌的早期癥狀如果沒有經過肺癌的治療,一般都會不停地進展,速度很快。一部分病人很快出現消化道出血、貧血等癥狀。
4、其他不同的表現,包括常規治療無效、出現嘔血或黑便、消瘦、食欲不振、腹部包塊等。
胃病到胃癌只需四步,胃病不能耽誤
1、慢性淺表性胃炎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胃病”!只要你接受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會得到這么一個最輕級別的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
臨床醫師很難見到“胃、十二指腸未見異常”的正常胃鏡報告。事實上,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癥。也就是說,慢性淺表性胃炎距離胃癌還很遠。
2、萎縮性胃炎
胃黏膜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老,慢性胃病中有20%是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不會都變成胃癌。只是萎縮性胃炎變成胃癌幾率,比正常人高一點。如果治療得當,采取的保護措施好,大部分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是不會癌變的。
3、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炎反復,胃粘膜修復再修復,結果胃里長出了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往往被認為是癌前病變,也就是說還沒到癌的那一步,但如果再發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4、胃癌
胃癌的病人,早期的胃癌,有些是可以不開刀的,只需在胃鏡下做微創治療,這類病人 5 年生存率可以達到 90% 以上。但是,如果不及時處理,胃癌發展到中晚期,生存率就會大大下降。
認為自己有胃病的各位,最好不要自行隨意用藥,還是去醫院檢查檢查比較好。檢查的意義就在于確定是不是胃病,是哪種胃病。然后醫生會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不同的治療。
自行用藥,有的病人用了可能有效果,但有的病人,用了只是暫時緩解癥狀,病情沒得到及時的控制,導致癥狀反復發作甚至加重,最終延誤疾病的診斷和治療。